English

桂林:让城市与山水同美

2000-01-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张米扬 本报记者 刘昆 我有话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盛名早已名扬中外。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区内始建于困难时期的桥梁、街道变得狭窄不堪。一大批建筑破旧杂乱,好比“一个美丽的少女穿着一件破旧的衣裳”,桂林的城市建设严重滞后于其作为一座“国际旅游城市”的要求。

1998年底,桂林地市合并后,桂林市结合自治区的指示和要求,把建设高水平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突出新桂林旅游国际化发展的优势为目标,1999年初就开始了桂林城建年的建设。如今,一种新的城市改造管理模式在逐步形成。

城市规划:要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

保存和继承桂林地域文化,让城市建设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对得起子孙后代,是桂林市领导班子的统一思想,因此城市的发展战略研究得到充分重视,城市规划的力量不断加强。所有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都采取征集、招标的方式,寻求国内外城市规划机构的合作。如与清华大学合作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与同济大学合作完成了桂林中心城区发展空间结构研究,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展了漓江风景区保护规划。五家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规划机构参与了中心城环城水系城市设计方案国际征集,组织了象山广场设计方案国内征集,征集的方案多达145个。到目前为止的一年时间里,桂林市光花在城市规划编制研究等技术基础工作上的费用已达1100万元,投资相当于前5年经费的总和。在组织有关专家研讨的同时,还悉心听取广大市民建议和意见。经过系统的规划论证,城市的功能区分更加明确、城市建设进一步体现了自己的城市特色、周边县的规划、小城镇和村镇规划全面展开、旅游路线的规划得到了加强。

做好水的文章体现水的文化

“做好水的文章”,强化“山水城”的城市形态,桂林走的是城市特色建设之路。

历史上“四湖”(榕湖、杉湖、桂湖和铁佛塘)曾相互沟通,碧水回环。以“两江四湖”工程改造为主体的环城水系工程,将恢复古水道,使“四湖”与流经市区的“两江”(桃花江、小东江)与漓江贯通起来,如此显山露水,连江接湖,抓住了桂林市最具动感的山水特色和灵魂,做活了“水文章”,以此为中心,向整个城市中心区进行功能调整和辐射。

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和江湖的特点,桥梁的建设也纳入山水文化之中,17座桥梁每座桥都要有出处、有典故;建设名亭名园,显现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把与城市象征象鼻山相类似的景点设计成开放式的,把山露出来;围墙拆掉,把草地露出来,增加城市雕塑,形成“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和谐统一。

占地5.14公顷,地下集商场、停车场于一身的中心广场的建成,使桂林市终于有了一个自己象样的“城市客厅”,现代高科技的旱音乐喷泉将水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喷泉宽幅达16米,中间喷泉最高可达60米高,喷泉随着悦耳的音乐时而如云似雾,时而喷薄冲天,在彩灯和激光灯的映射下五彩斑斓,如梦似幻。据介绍,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旱音乐喷泉之一,可以播放水幕电影。

效率来自规范管理和大胆创新

城市改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等于给城市做一个“全麻的大手术”,姜兴和书记、李金早市长亲自挂帅,动员社会的方方面面合力参与建设。工作一开始,李金早就下达了16个字的工作纪律:廉洁奉公、工作细致、依法行政、绝不手软。

所有的工程项目必须招标,重大项目要国际招标,建设标准一流,不搞献礼工程,时间上可以根据需要给予缓解,但工程质量必定保证,决不允许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一些工程负责人说,这一年每逢休息日,李市长就骑着单车跑工地,市里建设领导小组的干部都说这一年“喊哑了嗓子,跑烂了鞋子”,这种工作作风带动了一大批人的积极性,让你感觉到全城都在忙。

城市改建需要的巨额资金哪里来?“业主负责制”是这次工程的新尝试,将五条主要街道的改造工作根据所属不同的区划归,区里再落实到具体的业主,由业主承担经济责任、质量责任,业主真正成了主人,使街道、各小区、商业区的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上规模、上档次、高品位的街道,公共设施配备齐全的住宅区正在建成,居民住宅临街挂衣服等不雅观的现象少了,私自搭建的建筑清理了,一些呆板的火柴盒似的旧建筑被“穿衣戴帽”,城市功能得到了完善。

山水已经开始显露,美丽少女的面纱在徐徐揭开,世人期待着一个与美丽山水、瑰丽文化同美的新桂林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